增强文化自信,拒绝“洋节”倡议书

作者:刘满满 时间:2020-12-18 点击数:

“洋节”,是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节日,主要包括:2月14日情人节、4月1日愚人节、10月31日万圣节、以及即将到来的平安夜、圣诞节等,这些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,因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和异域风情,让这些节日越来越受到中国一些年轻人的追捧,纷纷过洋节。这些影响大的洋节,基本上都有宗教背景,是宗教信仰的一部分。年轻人爱标新立异,追赶时髦,这都可以理解。其中,很多的商家在商言商,借洋节赚钱,借机造势,营造气氛,吸引消费者,洋节的社会影响是越来越大,让许多民族节日相形见绌。很多中国年轻人甚至忘记我们民族节日的时间。


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每个民族都有其传承的节日,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。如果一个民族的群体热衷于另一个民族的节日,这说明文化入侵已是极其严重了。

早在2017年1月25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》,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。文件要求,“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,丰富春节、元宵节、清明、端午、七夕、中秋、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。”


在此,我们向广大师生提出倡议:

1、坚定文化自信,弘扬传统文化

向我们身边的朋友及亲人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,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、传承者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,值得华夏子女为之自豪,我们应该提高自身对本国传统节日的了解,增强文化知识。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、重阳节,这些都是我们民族传承下来的传统节日,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,我们要时刻记得自己的身份,铭记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,过好我们的节日,做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者。


2、坚持理性思考,告别洋节。

理性地看待西方节日,不崇洋媚外、不盲目效仿、不跟风、不组织、不参与平安夜、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的聚会与狂欢;不转发与“洋节”有关的短信、微博、微信。不以过节为名,在校园内、教室内悬挂与圣诞节相关的装饰物品;不购买、不互赠、不接收与“洋节”有关的礼物等。


3、老师们正确引导宣传,以身作则,打造良好的节日氛围。

各位老师和学生干部要带头成为恪守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,让不过洋节成为自觉行动,带头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,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,树立传承传统文化良好形象,老师和学生干部要进行中华传统节日的系列宣传介绍,并向同学们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让中华传统节日更加融入同学们的生活。


4、合理庆祝、彰显文明形象。

在即将到来的新年元旦,以合理方式庆祝,不能发生占道狂欢、占道经营、占道促销等不文明行为,不阻碍行人车辆通行,妨碍社会管理秩序。积极保护市容、校容环境卫生,不随地吐痰,不乱扔果皮、纸屑和烟头,不在公共场所追逐打闹,不做危害公共安全、人身安全、财产安全的事,杜绝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发生。


文化是民族的血脉,是人民的精神家园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、更深层、更持久的力量。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、智慧、气度、神韵,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。

作为中国人,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,在此,我们呼吁大家文化自信,拒绝“洋节”,传承中华文明!我们践行“说中国话、吃中国食、穿中国衣、用中国货、过中国节!”从我做起!

学院地址:江西省共青城市职教城信息大道(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)     学院电话:0792-4726000      邮编:332020